【編者按】近日,黨中央決定,以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名義表彰一批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中涌現出的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以黨中央名義表彰一批全國優(yōu)秀共產黨員和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后,中央企業(yè)在疫情防控斗爭中沖鋒在前、勇挑重擔,充分發(fā)揮了大國重器頂梁柱和國家隊作用,以實際行動在這場大戰(zhàn)大考中踐行初心使命,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也涌現出一大批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9月8日起,國務院國資委網站推出“央企戰(zhàn)疫群英譜”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他們在云端逆行,僅用4天完成了國家重點醫(yī)療物資保障調度平臺建設,僅用10天完成了重點行業(yè)產業(yè)鏈供需對接平臺建設。他們保障物資,為政府進行物資調度、分配重點防控物資生產企業(yè)調度、防控物資的采購儲備提供支撐及科學的解決方案,為企業(yè)解決復工復產問題,更好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和經濟社會發(fā)展做出貢獻。他們用數據說話,以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麒麟云平臺為基礎,實現重點醫(yī)療物資保障監(jiān)控,向社會傳遞戰(zhàn)疫必勝的信念。
僅用4天,云端戰(zhàn)疫上演中國速度!
大年初一的清晨,馬靜靜從西北五環(huán)的家出發(fā),驅車穿過空蕩的北京城,直奔位于西長安街的工信部。作為國家重點醫(yī)療物資保障調度平臺建設項目總負責人,她此行的目的是,盡快對接平臺建設需求,搶通全國防疫物資調配疏通的“大動脈”。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全國各地對口罩、醫(yī)用防護服等重點醫(yī)療物資的需求量在短期內激增,市面上“一罩難求”,醫(yī)務人員面臨著缺乏有效防護的嚴峻局面。如何迅速摸清防疫物資底數,充分協調、全力組織全國重點醫(yī)療物資資源精準、迅速地抵達前線,緩解各地區(qū)物資需求,迫在眉睫。
接到任務后,馬靜靜立刻在微信群中發(fā)起應援,在貴州、江西等多地探親休假的同事紛紛響應,不到一個小時,近30余人的項目團隊正式成立。更加特殊的是,負責平臺研發(fā)的一部分核心技術人員正處于疫情的最中心——武漢。
項目需求負責人裴亞波回憶與“武漢”溝通的當時當刻,“打電話、開視頻,能從同事的神情和語氣中感受到武漢的緊張?!彼羁腆w會到,自己正在用另一種技能援馳武漢,“動作要快!”
這場北京與武漢的“云上協作”就此展開。
大年初一的上午,在北京,馬靜靜和裴亞波、張力文等負責需求的同事對平臺需求進行細致的梳理;在武漢,研發(fā)團隊正在項目技術負責人周毅的帶領下,根據北京方面的解決方案展開了云上建設,用半天時間搭建了平臺的框架雛形。
事實上,“數據處理”對于中國電子的這支團隊來說一直是強項,但在疫情所需的客觀條件下,“需要什么就建立什么,為業(yè)務的適應性帶來不小的挑戰(zhàn)?!敝芤闾寡?。
比如在采集數據的工作中,日常只涉及工業(yè)類產品,而此次要完全“跨界”采集防疫類相關產品的性能和指標,“相當于一次產品目錄的‘大換血’。”
數據查詢的工作量也是巨大的,“通過對核心計算模型進行處理,來適應客戶每天上千次快速要求的查詢結果。”周毅介紹,一般情況下,數據查詢工作需要2天時間,“疫情沒辦法等,必須在1小時內給出可靠的查詢結果,快速響應?!?/p>
從2天到1小時,時間的快進見證了國家重點醫(yī)療物資保障調度平臺的建設速度,也見證了中國電子人科技助力疫情防控的中國速度。
大年初四,僅用4天時間,國家重點醫(yī)療物資保障調度平臺成功上線,企業(yè)、管理、指揮調度三大平臺端口投入應用。大年初五,第一批來自全國各地的172家口罩、防護服、眼罩等生產企業(yè)線上集結完畢,等待隨時調配。
數據說話,傳遞必勝信心!
可以把這個平臺比喻為一張巨大的網狀表格。
你看不見它,它是在互聯網大數據算法下重重分析選擇的結果,構成了疫情防控、科學決策最堅固的基石;你看得見它,公眾獲取疫情防控的部分信息來源于它,它用數據說話,向社會傳遞疫情防控的最新進展。
每一天,項目團隊都為這張表格做迭代升級。
“平臺上線只是解決了當時最急需的醫(yī)療防護用品數據掌握和調度情況,后面幾乎每天一個版本,根據疫情發(fā)展情況和最新的診療方案增加或更新新的品類?!迸醽啿ㄕf,系統每天持續(xù)迭代、持續(xù)集成,開展各種數據處理、數據分析和技術支持服務。
為了保障數據質量,支持團隊從早上7點到晚上11點,對入駐平臺的幾千家企業(yè)提供技術支持服務,打電話、開視頻、遠程操作指導企業(yè)填報信息,將收集到的所有問題整理成冊,做到“話出一門、標準統一”,有效保障了平臺的穩(wěn)定運轉。
凌晨已過,支持團隊的工作剛剛接近尾聲,研發(fā)團隊按照最新的任務部署要求,馬不停蹄地在云上開展新一輪內容迭代,確保第二天早上7點平臺能夠有條不紊地為各方提供服務。
幾個月內,平臺內的產品采集種類在疫情暴發(fā)初期的口罩、護目鏡、防護服后,增添了如干擾素、蓮花清瘟、鹽酸阿比多爾、磷酸氯喹等治療藥品。疫情到了“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關鍵期,平臺又擴充了監(jiān)測試劑盒、中藥飲片、紅外體溫計、負壓救護車、各種消殺用品等。
馬靜靜介紹,截至2月29日,平臺收錄重點企業(yè)1930家,另外還有31個省工信廳消費品、電子、裝備、原材料、信發(fā)等專業(yè)的用戶以及工信部幾乎所有司局和特派員在使用。
“數據串聯起了武漢發(fā)展的形勢。”周毅形容,如果這張網狀表格里被設置了坐標系,那物資數據的走勢就像一條直線,在45°角的范圍內急速上升??吹秸{往武漢和湖北的物資一天天增加,周毅說,“能在此當中做出一點小小的貢獻,說明我們干的事情有意義?!?/p>
裴亞波認為,信息化就是實實在在的生產力,“雖然來自不同領域,但感覺通過自己的工作支持著精準調度物資,支持醫(yī)護人員抗擊疫情,我們覺得就是和他們在一起?!?/p>
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日產能、日產量、日成品入庫量、成品庫存量……至今,馬靜靜回想起這一組組數據依然感慨,這些數據在國家危難之時釋放出一種撫慰人心的信念,“防疫物資的產能逐漸增加,不用擔心,我們當前遇到的問題國家可以解決,每個人都會得到保障,我們有信心戰(zhàn)勝疫情。”
中國電子人的戰(zhàn)疫仍在繼續(xù)。
4月17日,項目團隊開展了重點行業(yè)產業(yè)鏈供需對接平臺的開發(fā)工作,僅用10天時間,實現了平臺上線運行,建立了主管部門和企業(yè)解決復工復產問題的“大通道”。截至2020年6月,供需平臺為18類國家重點行業(yè)約2000家企業(yè)進行了供需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