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億人次,515億噸——這是2018年中國主要運輸方式完成的客運量和貨運量。讓我們簡單換算一下,這相當于在中國,每分鐘有近3.4萬人次和9.8萬噸貨物處于交通運輸中。試想一下,在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大地上,要讓每一個人自由往來、每一件物品快速流通、每一條信息及時傳遞,需要怎樣的交通體系呢?
回看新中國誕生之初,全國鐵路總里程僅2.2萬公里,全部是蒸汽機車;公路里程僅8.1萬公里,其中鋪有路面的僅占40%,沒有一條高速公路;內(nèi)河航道7.4萬公里,其中水深1米以上的航道僅2.42萬公里;民航航線里程1.1萬公里,僅有12架小型飛機、12條短程航線和30多個只能起降小型飛機的簡易機場。
如今,“四縱四橫”的高鐵網(wǎng)建成,四通八達的公路網(wǎng)密織,鐵路營業(yè)總里程13.2萬公里,公路總里程484.7萬公里,定期航班航線總條數(shù)達4945條。在高鐵營業(yè)里程、公路總里程、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等指標上,中國均穩(wěn)居世界第一。
“公路成網(wǎng),鐵路密布,高壩矗立,西氣東輸,南水北調(diào),高鐵飛馳,巨輪遠航,飛機翱翔,天塹變通途?!绷暯娇倳浽趹c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這樣說道。從這部大踏步邁向交通強國的壯麗史詩中,我們感受到時代的脈動。
70年,交通的發(fā)展進步,連接起流動的中國——
陶淵明在《桃花源記》里說“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今年7月7日,位于川滇黔三省交界處的雞鳴三省大橋主拱圈合龍,隔河相望不相連的四川敘永縣和云南鎮(zhèn)雄縣,以前只能“雞犬相聞”,因交通不便,很難往來,今后開車1分鐘或步行幾分鐘就可到達。每一位到過中國云貴川地區(qū)的人,一定會被高山峻嶺間“橋連隧、隧接橋”的景象所震撼。同樣地,橫跨長江的一座座大橋,連接世界屋脊的川藏公路,海拔1771.48米的云端機場……中國人在艱難環(huán)境建交通的能力令全世界豎起大拇指。70年來,交通不斷向邊疆延伸、向遠洋延伸、向偏遠地區(qū)延伸,為的就是連接起每一個角落,使祖國大地連成一體,也加速中國與世界相融的步伐。
70年,交通的發(fā)展進步,支撐了經(jīng)濟的騰飛——
“要想富,先修路”。一句樸素的民間俗語,反映出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中交通運輸先行的理念。70年來,交通運輸投資直接拉動GDP、提供就業(yè),為國民經(jīng)濟持續(xù)快速發(fā)展起到“穩(wěn)定器”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交通暢順,市場、信息、資源隨之而來。交通還成為經(jīng)濟發(fā)展的“驅(qū)動器”,助力國家的全面對外開放。改革開放后,中國一度出現(xiàn)“公路修到哪里,外商投資就到哪里”的局面。如今,黃金水道加深了長江經(jīng)濟帶協(xié)同合作,一小時交通圈勾勒出長三角城市群的輪廓,城際鐵路網(wǎng)連通了京津冀一體化,港珠澳大橋讓兩岸三地互通有無,無人碼頭和智慧港口催生出國際化大都市……經(jīng)濟增長,交通功不可沒。
70年,交通的發(fā)展進步,鋪就了追夢的道路——
汽車站、飛機場、碼頭、火車站臺……不知見證了多少中國人遠行時的意氣風發(fā)、歸來時的躊躇滿志。70年來,中國人為了實現(xiàn)更好發(fā)展,不斷地走出小村莊、走出大山,走出家鄉(xiāng),甚至走出國門,睜開雙眼看世界。是交通的便利,成就了奮斗的你和我。更進一步說,中國的交通建設,不僅是有路走,更是保障有尊嚴的出行。今天,我們使用一個APP就可以訂票、點餐、約車,飛機上有了WiFi,高鐵空間更大,二維碼、人臉識別等實現(xiàn)了進站無紙化,共享單車解決了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點點滴滴,回應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讓追夢征程更通暢。
今年9月底,被英國《衛(wèi)報》評為“新世界七大奇跡”之首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即將正式投入使用。時代的脈動如此強烈,讓人不禁感嘆大國交通的70年巨變。祝愿交通運輸在未來繼續(xù)鋪就中華民族強國路的樞紐通途。(葉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