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中國鐵建鐵四院人也是一群“不服周”的武漢伢。他們曾貢獻自家的床板,戰(zhàn)勝過家門口的特大洪水;曾“逆行”非典時期的北京,匯報京滬高鐵的方案……這些不凡的經歷,讓鐵四院人和武漢一起經得住風雨,扛得過災害,贏得了挑戰(zhàn)。
作為中央企業(yè),中國鐵建所屬鐵四院始終牢記“報效祖國、奉獻社會”的宗旨,履行央企責任,在貫徹落實宏觀調控政策、加快鐵路建設等方面發(fā)揮了帶頭作用,在承擔國家重大項目建設、推動我國技術標準進步等方面發(fā)揮了脊梁作用,在鐵路抗洪搶險、應對雨雪冰凍、地震災害等工作中發(fā)揮了骨干作用。近十年來,鐵四院先后被評為湖北省“A級納稅人”、湖北省“支持省脫貧奔小康試點縣工作先進單位”、湖北省“實施送溫暖先進單位”等稱號,還先后獲得“全國文明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狀”“中央企業(yè)先進集體”“全國優(yōu)秀勘察設計院”等榮譽。
這一次,特殊時期、危急時刻,身處疫情防控第一線的鐵四院一線職工、醫(yī)務工作家屬、后勤保障人員,再次走向抗“疫”和生產一線,勇敢者勇敢,奮斗者奮斗,堅守者堅守,共同譜寫了一首平凡人員的英雄贊歌。
凌晨3點的天使
2月10日,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環(huán)球網、國資小新等媒體不約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在鐵四院的一對夫妻身上,引發(fā)了極大的社會關注。這一切源自一段短暫卻淚目的視頻。凌晨3點,武漢的街頭下著冷雨,鐵四院地路處職工汪瑩鶴用車燈護送妻子汪曉婷上夜班。正因此,汪曉婷被廣大網友親切地稱為“凌晨三點的天使”。
汪曉婷是武昌醫(yī)院的醫(yī)生。在武昌醫(yī)院被定為新冠肺炎患者定點收治醫(yī)院后,汪曉婷送走了孩子和老人,匆忙收拾常用物品后就火速趕往發(fā)熱門診值班。
由于病人太多,醫(yī)院周邊沒有停車的地方,汪曉婷每天都是走路上下班。汪瑩鶴心疼累了一天的妻子,希望開車接送。為了防止傳染給老公,汪曉婷每次都拒絕上車。汪瑩鶴只得在她身后慢慢開著車,用車燈照亮她前行的路。每次去給妻子送飯,兩人都約好見面不說話,各自回屋在視頻聊天。
如今,汪曉婷還在醫(yī)院堅守,晚上她的身后已經沒有車燈相伴。汪瑩鶴因張吉懷鐵路工期非常緊張,急切需要技術人員到現(xiàn)場配合施工,而趕去了屬于他的戰(zhàn)場。
作為武漢封城后鐵四院首批成建制奔赴前線的隊員之一,出發(fā)前,汪瑩鶴做了首《釵頭鳳·出征》,傳達了他的家國情懷和抗“疫”生產的決心和信心:庚子初,新冠流,江城三鎮(zhèn)人人愁。瘟疫亂,天使戰(zhàn),一城封鎖,八方來援,暖暖暖。工地停,工期緊,心急如焚三更醒。湘西召,四院應,千里馳援,湘鄂同心,勝勝勝。
方艙醫(yī)院的志愿者
鐵四院建筑院暖通所副所長、共產黨員李韌,是光谷科技會展中心“方艙醫(yī)院”的一名輕癥患者,同時也是那里的志愿者之一。
2月23日下午,響應政府號召,李韌坐上了前往光谷科技會展中心“方艙醫(yī)院”的大巴。
到達“方艙醫(yī)院”時,這里已經有來自武漢同濟醫(yī)院、中日友好醫(yī)院,以及山西、陜西、福建、海南4省醫(yī)療隊的醫(yī)務人員,還有大量的后勤人員,全面保證“方艙醫(yī)院”的平穩(wěn)運行,這些都給了李韌很大的安全感。
醫(yī)院內秩序井然,每個人都在為奪取最后勝利而戰(zhàn)斗,懸掛的橫幅上“中國加油 武漢必勝”幾個大字,此刻就如同沖鋒號角。
聽說“方艙醫(yī)院”臨時黨支部發(fā)布志愿者招募令,李韌立刻報了名。李韌所在的“方艙醫(yī)院”有20個病患區(qū),能容納大約850名患者,患者多為40-60歲的中老年人,很多患者行動不便。
在這里當志愿者,主要需完成配餐、搬運物資、登記上報生活必需品等工作,有時還要為病友進行心理疏導。這時的李韌表現(xiàn)出了設計人員的細心和耐心。
“我既然來到了‘方艙醫(yī)院’,就應該盡力為大家做點事情。即使沒有志愿者這個身份,這些工作我也會做。”李韌說,在“方艙醫(yī)院”里,醫(yī)務人員真的很辛苦,每天好幾班,晚上也不能休息。護士們還為患者舉辦集體生日,就像暖通所為過生日的小伙伴一起慶生一樣。
即使身在“方艙醫(yī)院”,作為所內主管生產的管理人員,李韌還是一直在堅持工作。在前往“方艙醫(yī)院”之前,李韌就對所內的生產情況進行了摸底。
隔離治療期間,他利用網絡、電話,協(xié)調安排了棠溪站施工圖,常德、益陽站房及配套工程初步設計等一批生產任務,與業(yè)主、施工單位多次協(xié)調,解決復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目前,暖通所職工復工率達80%以上。
“盡量不因自己的病情耽誤院內工作,對我而言這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崩铐g用實際行動,履行著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后勤保障的大管家
籌物資、保供應、嚴把關、沖在前……在新冠肺炎疫情中,鐵四保障服務中心主任楊紅剛,這個后勤保障“大管家”搖身變?yōu)榱朔酪叨窢帯凹毕蠕h”,帶領全體干部職工“逆行”而上,用責任和擔當織起一張企業(yè)防疫的“保障網”。
1月23日,因為疫情武漢封城。面對防疫物資短缺的局面,楊紅剛馬不停蹄、多方走動,陸續(xù)采購紅外測溫儀、口罩、藥品、消毒液、酒精、測溫槍等各類物資。保障中心各部門也是迅速行動,堅守崗位做好餐飲供應、消毒消殺、物資采購、供水供電等各項工作,采購了保溫箱、一次性餐盒等物資,嚴把食品安全關,統(tǒng)籌推進保障中心疫情防控工作。
后方有保障,前方打勝仗。為了讓職工在疫情期間吃得放心,楊洪剛和后勤服務的同事們采購了45000個一次性餐盒和70個密閉式保溫箱,為到崗職工用“無接觸”方式送上美味可口的盒飯。封城開始,保障中心累計為加班、值班員工制作盒飯4200余份,儲備15天的物資3850余斤。
“越是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越是要沖鋒在前”,楊紅剛是這么說的,也是這樣做的。2月中旬,“方艙醫(yī)院”快速建設時期,同住小區(qū)的某“方艙醫(yī)院”暖通專業(yè)技術人員因交通管制無法前往,他主動請纓,半夜驅車護送其至方艙進行援建;得知社區(qū)獨居老人食物匱乏時,他主動聯(lián)系并送上門;因樓棟確診患者較多,物業(yè)人手不夠無法及時消毒時,他又利用閑暇時間對樓棟和電梯進行消毒……
事實上,這段時間正是上初三兒子最為關鍵的時刻,而他卻實在分不出精力。不僅如此,為了盡可能減少家人被傳染的風險,他回家后還要與家人進行隔離,因此照顧和輔導孩子的重任完全落在了妻子身上。
武漢保衛(wèi)戰(zhàn),烈火煉真金。楊紅剛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做到了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他始終沖鋒在疫情防控第一線,書寫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忠誠與擔當。